航空运动专业为“低空经济”培养“懂天空的人”
航空运动专业为“低空经济”培养“懂天空的人”
航空运动专业为“低空经济”培养“懂天空的人”今年5月,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(qíliánshān)区域意外被云吸至8000多米高空,全身结冰,所幸控伞安全降落。这一意外事件(yìwàishìjiàn)在新闻(xīnwén)里被频繁冠以“奇迹(qíjì)”,但在吉林体育学院“滑翔伞定制班”课堂上,这个案例教会30名学生“不要指望奇迹”。
“在空中,永远不要期待(qīdài)运气,任何情况下,你(nǐ)都该知道怎么保护自己。”吉林体育学院(xuéyuàn)企业导师、鹰之翼滑翔伞体育总局注册教练迟影一边向学生(xuéshēng)传授遭遇“云吸”后的自救方法,一边引导学生挖掘“奇迹”背后的问题,“要把意外扼杀在摇篮里”。
当航空运动(yùndòng)成为推动航空消费的(de)重要场景,体育生的赛道不再囿于田径场、泳池、球场,政策和市场的劲风正助力他们“上青云”——根据教育部发布的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(2025年(nián))》,2025年高考招生新增(xīnzēng)29种新专业,其中,体育类唯一新增专业“航空运动”备受关注,布点高校为吉林(jílín)体育学院,首批计划招收90人,毕业后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(xuéshìxuéwèi)。
吉林(jílín)体育学院(xuéyuàn)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(航空运动(yùndòng)产业学院)院长于清对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表示,学校开设(kāishè)全国首个航空运动专业,旨在为“低空经济”蓝海培育“善飞行、能指导,懂经营、会策划”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。
教练在滑翔伞地面训练(xùnliàn)时进行示范。荆宏/供图
“航空运动(yùndòng)专业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而增设的。”于清(qīng)表示,在推动“低空经济”发展的政策利好和消费热点刺激下(xià),航空运动作为一项新专业成为关注焦点,“最近已经有大量家长和考生来电咨询”。
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,随着2024年(nián)全国两会首次将“低空经济”写入(xiěrù)政府工作报告,航空运动作为“低空经济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迎来快速发展机遇。同时,吉林省拥有(yōngyǒu)长白山、查干湖等丰富自然景观(zìránjǐngguān),具备航空历史基础,先后出台(chūtái)多项政策文件,支持航空产业与航空运动发展。
市场需求方面,据新华社报道,2023年我国“低空经济(jīngjì)”规模超5000亿元,2030年有望达到两万亿元。航空运动作为“低空经济”的(de)关键板块之一,能与旅游、赛事等业态产生协同效应(xiétóngxiàoyìng),带来更高(gāo)的产业附加值。
“全国超200家符合标准(fúhébiāozhǔn)的航空飞行营地,年接待量超770万人次(wànréncì),对专业人才需求较大。”于清表示。同时,各地(gèdì)旅游景区数量攀升,为低空运动嵌入旅游景区提供空间,也为航空运动专业人才发展带来机遇(jīyù)。
迟影(chíyǐng)正是项目高速发展的亲历者。伞兵(sǎnbīng)出身的他从2015年开始学习滑翔伞,决心“飞遍全国所有场地”,可短短两年,这个念头就被现实打消(dǎxiāo),“全国飞行营地(yíngdì)数量从2015年‘不过百’到2017年飙升至500多家,2019年达到800多家,此后虽有回落,但(dàn)总体呈向好趋势”。
可相对持续上升的市场需求,具备专业资质的从业者增长却严重滞后。迟影向(xiàng)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透露,目前全国滑翔伞(huáxiángsǎn)双人带飞员持证者不足1000人,而国家级注册教练员仅150余人,“一个(yígè)场地分不到一名合格教练”的现象(xiànxiàng)一度存在。
这种供需失衡导致行业乱象丛生,记者检索发现,近年来,国内多地发生滑翔伞安全事故,背后不乏(bùfá)违规操作与不良(bùliáng)的行业风气。迟影表示,“缺乏新血注入已经开始制约(zhìyuē)行业发展(fāzhǎn),高素质人才需求迫在眉睫”。
面对巨大的市场(shìchǎng)需求与人才缺口,迟影希望通过航空运动(yùndòng)专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,加强行业规范,加速优胜劣汰,“随着(suízhe)通航机场建设、飞行营地兴起,航空旅游、航空摄影、跳伞体验、无人机应用等领域(lǐngyù)的爆发式增长,市场对具备专业资质的航空运动飞行、教学(jiàoxué)、运营(yùnyíng)、保障、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会激增。但我们要培养的不是‘会飞的人’,而是‘懂天空的人’”。
张薇在教练(jiàoliàn)陪伴下体验滑翔伞飞行。张薇/供图
2024年,吉林体育学院率先成立航空运动产业学院,一边计划申报建设航空运动专业(zhuānyè),一边通过(tōngguò)校企共建(gòngjiàn)在休闲体育专业下设“滑翔伞定制班”开展试点,通过“订单式培养”模式,让学生直接对接企业用人需求。于(yú)清(qīng)表示,教学上,校内导师传授运动科学理论,企业导师专注强化飞行实操训练。
“目前,经过12周系统训练,定制班的(de)30名学生中已有8人完成(wánchéng)独立飞行。”迟影(chíyǐng)介绍,航空运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复杂的飞行原理、气象学(qìxiàngxué)等理论知识,更要将其转化为精准的操控技能、快速的空中决策能力和强烈的安全意识。
课堂上,实操训练(xùnliàn)需要按照“阶梯式”递进。先充分利用飞行模拟器进行基础操作、仪表判读、应急程序训练,在零风险环境下形成初步肌肉记忆和程序意识;再跟进地面苦练,“伞类运动要大量进行地面控伞练习(斗伞),感受风的变化和对伞的控制,直至(zhízhì)形成本能反应。动力类就要求发动机操作、地面训练、应急检查程序(jiǎncháchéngxù)等地面演练务必纯熟(chúnshú)。”迟影表示,无论哪种航空运动项目,都必须反复进行起飞、着陆程序演练,穿戴装备检查,通讯(tōngxùn)规范练习,“每趟训练都有影音(yǐngyīn)记录(jìlù),老师学生都得签字(qiānzì),考核通过才能批准首飞”。
“双手握(wò)刹车绳,靠压重心转向,落地前削高,双脚接近地面(dìmiàn)时奔跑着陆。”大一女生张薇已完成3次滑翔伞独立飞行,作为定制班中仅有的两名(liǎngmíng)女生之一(zhīyī),她最初也对滑翔伞抱有“高风险”印象,但经历过专业训练后,她意识到“安全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”。
地面斗伞训练是飞行前的(de)必修课。每周(měizhōu)训练日,凌晨5点,学生们就要乘车前往80公里外的训练基地(jīdì),铺(pù)伞、挂绳、助跑、让风灌进伞翼,每个瞬间都得精进技术,张薇性子急,几次起伞失败就加重挫败情绪,教练提醒她“地面犯错不可怕,可怕的是把问题带上天”。
耐心、严谨几乎体现在每个细节。飞行前(qián)必须检查胸带、腿带等5处固定点;每天仅早晨和黄昏两个气流稳定(wěndìng)时段(shíduàn)适合训练;甚至(shènzhì)装备选择也需(xū)严格匹配体重,“我们基地9年零事故”。张薇记得,首飞前一晚,她无数次在脑海中预演飞行画面,“甚至没有参加田径比赛紧张,更多的(de)是期待”,她笃信,只要确认好气象、装备、结合技术动作,“万事俱备就没有顾虑”。
“知其所以然,学生(xuéshēng)才能理解操作指令的意义,而非死记硬背步骤。”迟影表示,飞行(fēixíng)原理、气象知识、航空法规、人体运动机能学等基础理论,“一样都不能少(shǎo)”。
庞杂的理论课程(kèchéng)一度让定制班学生荆宏“头疼”:“各种公式和专业术语,我只能想着‘学透了对飞行有帮助’来激励自己。”老师也注重将理论与实际飞行情况相结合(xiāngjiéhé),“讲气象学,老师会给我们看一些(yīxiē)他在空中(kōngzhōng)飞行录到的突发情况,或带(dài)我们到户外实地观察天气状况”。
而涵盖起飞(qǐfēi)、飞行、盘旋热气流到落地全过程的(de)VR模拟飞行训练,更为荆宏积攒了飞行前的“安全感”,他表示,“(VR模拟训练)配备(pèibèi)模拟风向标,在座袋上能感受到真实的风,飞行过程中(zhōng),热气流还会被标注出来”。
“不仅要用(yòng)训练提升学生的飞行(fēixíng)(fēixíng)信心,更得将安全意识渗透到骨髓。”迟影透露,从第一堂课开始,他就结合真实案例灌输“安全是航空运动的生命线”;日常制定并严格执行每一项操作的SOP(标准(biāozhǔn)操作程序),包括飞行前检查、气象(qìxiàng)评估、飞行计划制定与报备、空中纪律、应急(yìngjí)处理流程、飞行后讲评等,强调“检查单文化”;教授(jiàoshòu)学生识别、评估风险,培养“预防为主”和“果断放弃”的思维;实操考核必须(bìxū)严格,安全标准一票否决;将专项体能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。
“航空运动的本质决定了任何操作(cāozuò)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。”迟影强调,确保每位学生牢固树立“安全第一”的意识,并(bìng)具备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(xíguàn),是教学中的首要挑战和责任重担。
重构(zhònggòu)“空中秩序”的年轻人
“滑翔伞(huáxiángsǎn)定制班是一个缩影。”于清介绍,今年正式开设航空运动专业后,学校将开设滑翔伞、动力伞、热气球、无人机、航模运动等核心课程,通过“三阶(sānjiē)淬炼”实现人才培养(réncáipéiyǎng),“学生(xuéshēng)一二年级主攻航空原理等理论(lǐlùn)课程并开展飞行技能训练;三年级深化飞行技能,通过多项目实训促进应用转化;四年级参与行业赛事、商业运营(yùnyíng)等真实场景实践,考取职业认证”。
此外,航空运动专业(zhuānyè)一开始(kāishǐ)就构建“需求牵引-培养落地-岗位对接”的人才培养闭环,依据产业需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,“市场缺什么,我们教什么”。在于清(qīng)看来,学生的就业方向既清晰又多元。
第二次飞行(fēixíng)时,张薇在空中看到了远山和落日,“还有一点薄雾,特别美”。她把这段景象和父母分享,并(bìng)经常同步学到的专业知识,“让他们相信,我学得扎实,不抱侥幸心理,一定可以(kěyǐ)安全飞行”。她希望成为一名滑翔伞教练,或选择相关方向继续考研,“争取(zhēngqǔ)填补高校航空运动教师的空缺(kòngquē)”。
“滑翔伞(huáxiángsǎn)的(de)(de)主要消费人群女性居多,现在还有很多青少年,因此,女性教练将非常有市场。”迟影表示,为了让市场上的就业单位对航空(hángkōng)运动专业的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,他的每次理论课程都会直播,“目前,湖南、四川的场地已经向我们定制班伸出橄榄枝”。
据迟影介绍,航空运动专业培养的人才“不能光会飞,还得会运营、管理、当裁判、办比赛(bǐsài),无人机项目的学生还得会分辨农作物进行植保,或参与应急救援”。他强调,有意选择该专业的同学得作好准备,“不仅要成为(chéngwéi)技术精湛(jīngzhàn)的飞行者,更要成为航空安全(hángkōngānquán)文化的践行者、行业规范(guīfàn)的维护者、创新发展的推动者”。
荆宏从小学(xiǎoxué)五年级开始练习田径,如今的职业规划是飞行营地的运营与管理,“小时候,妈妈就会带我去航展或科技馆,我也会看滑翔伞、三角翼及(jí)热气球,觉得很帅”。因此,当(dāng)他决定把精力从跑道转向蓝天时,母亲成(chéng)了他的后盾,“她说航空运动是勇敢者(yǒnggǎnzhě)的舞台,希望我始终怀有勇气”。
尽管,荆宏尚未迎来首飞,但他参与的“滑翔伞(huáxiángsǎn)牵引机”科研项目已获省级科创大奖,“这个设备能突破地形限制,实现平地起飞”。同时(tóngshí),他还在自媒体(méitǐ)上用镜头展现训练日常,“其实滑翔伞事故率比滑雪、公路自行车更低,我想打破大众的刻板印象,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(yùndòng),有(yǒu)机会从蓝天上看看世界”。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梁璇 实习生 张智超来源:中国青年报(zhōngguóqīngniánbào)
2025年(nián)07月08日 08版
(来源(láiyuán):中国青年报)
今年5月,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(qíliánshān)区域意外被云吸至8000多米高空,全身结冰,所幸控伞安全降落。这一意外事件(yìwàishìjiàn)在新闻(xīnwén)里被频繁冠以“奇迹(qíjì)”,但在吉林体育学院“滑翔伞定制班”课堂上,这个案例教会30名学生“不要指望奇迹”。
“在空中,永远不要期待(qīdài)运气,任何情况下,你(nǐ)都该知道怎么保护自己。”吉林体育学院(xuéyuàn)企业导师、鹰之翼滑翔伞体育总局注册教练迟影一边向学生(xuéshēng)传授遭遇“云吸”后的自救方法,一边引导学生挖掘“奇迹”背后的问题,“要把意外扼杀在摇篮里”。
当航空运动(yùndòng)成为推动航空消费的(de)重要场景,体育生的赛道不再囿于田径场、泳池、球场,政策和市场的劲风正助力他们“上青云”——根据教育部发布的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(2025年(nián))》,2025年高考招生新增(xīnzēng)29种新专业,其中,体育类唯一新增专业“航空运动”备受关注,布点高校为吉林(jílín)体育学院,首批计划招收90人,毕业后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(xuéshìxuéwèi)。
吉林(jílín)体育学院(xuéyuàn)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(航空运动(yùndòng)产业学院)院长于清对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表示,学校开设(kāishè)全国首个航空运动专业,旨在为“低空经济”蓝海培育“善飞行、能指导,懂经营、会策划”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。
教练在滑翔伞地面训练(xùnliàn)时进行示范。荆宏/供图
“航空运动(yùndòng)专业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而增设的。”于清(qīng)表示,在推动“低空经济”发展的政策利好和消费热点刺激下(xià),航空运动作为一项新专业成为关注焦点,“最近已经有大量家长和考生来电咨询”。
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,随着2024年(nián)全国两会首次将“低空经济”写入(xiěrù)政府工作报告,航空运动作为“低空经济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迎来快速发展机遇。同时,吉林省拥有(yōngyǒu)长白山、查干湖等丰富自然景观(zìránjǐngguān),具备航空历史基础,先后出台(chūtái)多项政策文件,支持航空产业与航空运动发展。
市场需求方面,据新华社报道,2023年我国“低空经济(jīngjì)”规模超5000亿元,2030年有望达到两万亿元。航空运动作为“低空经济”的(de)关键板块之一,能与旅游、赛事等业态产生协同效应(xiétóngxiàoyìng),带来更高(gāo)的产业附加值。
“全国超200家符合标准(fúhébiāozhǔn)的航空飞行营地,年接待量超770万人次(wànréncì),对专业人才需求较大。”于清表示。同时,各地(gèdì)旅游景区数量攀升,为低空运动嵌入旅游景区提供空间,也为航空运动专业人才发展带来机遇(jīyù)。
迟影(chíyǐng)正是项目高速发展的亲历者。伞兵(sǎnbīng)出身的他从2015年开始学习滑翔伞,决心“飞遍全国所有场地”,可短短两年,这个念头就被现实打消(dǎxiāo),“全国飞行营地(yíngdì)数量从2015年‘不过百’到2017年飙升至500多家,2019年达到800多家,此后虽有回落,但(dàn)总体呈向好趋势”。
可相对持续上升的市场需求,具备专业资质的从业者增长却严重滞后。迟影向(xiàng)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透露,目前全国滑翔伞(huáxiángsǎn)双人带飞员持证者不足1000人,而国家级注册教练员仅150余人,“一个(yígè)场地分不到一名合格教练”的现象(xiànxiàng)一度存在。
这种供需失衡导致行业乱象丛生,记者检索发现,近年来,国内多地发生滑翔伞安全事故,背后不乏(bùfá)违规操作与不良(bùliáng)的行业风气。迟影表示,“缺乏新血注入已经开始制约(zhìyuē)行业发展(fāzhǎn),高素质人才需求迫在眉睫”。
面对巨大的市场(shìchǎng)需求与人才缺口,迟影希望通过航空运动(yùndòng)专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,加强行业规范,加速优胜劣汰,“随着(suízhe)通航机场建设、飞行营地兴起,航空旅游、航空摄影、跳伞体验、无人机应用等领域(lǐngyù)的爆发式增长,市场对具备专业资质的航空运动飞行、教学(jiàoxué)、运营(yùnyíng)、保障、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会激增。但我们要培养的不是‘会飞的人’,而是‘懂天空的人’”。
张薇在教练(jiàoliàn)陪伴下体验滑翔伞飞行。张薇/供图
2024年,吉林体育学院率先成立航空运动产业学院,一边计划申报建设航空运动专业(zhuānyè),一边通过(tōngguò)校企共建(gòngjiàn)在休闲体育专业下设“滑翔伞定制班”开展试点,通过“订单式培养”模式,让学生直接对接企业用人需求。于(yú)清(qīng)表示,教学上,校内导师传授运动科学理论,企业导师专注强化飞行实操训练。
“目前,经过12周系统训练,定制班的(de)30名学生中已有8人完成(wánchéng)独立飞行。”迟影(chíyǐng)介绍,航空运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复杂的飞行原理、气象学(qìxiàngxué)等理论知识,更要将其转化为精准的操控技能、快速的空中决策能力和强烈的安全意识。
课堂上,实操训练(xùnliàn)需要按照“阶梯式”递进。先充分利用飞行模拟器进行基础操作、仪表判读、应急程序训练,在零风险环境下形成初步肌肉记忆和程序意识;再跟进地面苦练,“伞类运动要大量进行地面控伞练习(斗伞),感受风的变化和对伞的控制,直至(zhízhì)形成本能反应。动力类就要求发动机操作、地面训练、应急检查程序(jiǎncháchéngxù)等地面演练务必纯熟(chúnshú)。”迟影表示,无论哪种航空运动项目,都必须反复进行起飞、着陆程序演练,穿戴装备检查,通讯(tōngxùn)规范练习,“每趟训练都有影音(yǐngyīn)记录(jìlù),老师学生都得签字(qiānzì),考核通过才能批准首飞”。
“双手握(wò)刹车绳,靠压重心转向,落地前削高,双脚接近地面(dìmiàn)时奔跑着陆。”大一女生张薇已完成3次滑翔伞独立飞行,作为定制班中仅有的两名(liǎngmíng)女生之一(zhīyī),她最初也对滑翔伞抱有“高风险”印象,但经历过专业训练后,她意识到“安全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”。
地面斗伞训练是飞行前的(de)必修课。每周(měizhōu)训练日,凌晨5点,学生们就要乘车前往80公里外的训练基地(jīdì),铺(pù)伞、挂绳、助跑、让风灌进伞翼,每个瞬间都得精进技术,张薇性子急,几次起伞失败就加重挫败情绪,教练提醒她“地面犯错不可怕,可怕的是把问题带上天”。
耐心、严谨几乎体现在每个细节。飞行前(qián)必须检查胸带、腿带等5处固定点;每天仅早晨和黄昏两个气流稳定(wěndìng)时段(shíduàn)适合训练;甚至(shènzhì)装备选择也需(xū)严格匹配体重,“我们基地9年零事故”。张薇记得,首飞前一晚,她无数次在脑海中预演飞行画面,“甚至没有参加田径比赛紧张,更多的(de)是期待”,她笃信,只要确认好气象、装备、结合技术动作,“万事俱备就没有顾虑”。
“知其所以然,学生(xuéshēng)才能理解操作指令的意义,而非死记硬背步骤。”迟影表示,飞行(fēixíng)原理、气象知识、航空法规、人体运动机能学等基础理论,“一样都不能少(shǎo)”。
庞杂的理论课程(kèchéng)一度让定制班学生荆宏“头疼”:“各种公式和专业术语,我只能想着‘学透了对飞行有帮助’来激励自己。”老师也注重将理论与实际飞行情况相结合(xiāngjiéhé),“讲气象学,老师会给我们看一些(yīxiē)他在空中(kōngzhōng)飞行录到的突发情况,或带(dài)我们到户外实地观察天气状况”。
而涵盖起飞(qǐfēi)、飞行、盘旋热气流到落地全过程的(de)VR模拟飞行训练,更为荆宏积攒了飞行前的“安全感”,他表示,“(VR模拟训练)配备(pèibèi)模拟风向标,在座袋上能感受到真实的风,飞行过程中(zhōng),热气流还会被标注出来”。
“不仅要用(yòng)训练提升学生的飞行(fēixíng)(fēixíng)信心,更得将安全意识渗透到骨髓。”迟影透露,从第一堂课开始,他就结合真实案例灌输“安全是航空运动的生命线”;日常制定并严格执行每一项操作的SOP(标准(biāozhǔn)操作程序),包括飞行前检查、气象(qìxiàng)评估、飞行计划制定与报备、空中纪律、应急(yìngjí)处理流程、飞行后讲评等,强调“检查单文化”;教授(jiàoshòu)学生识别、评估风险,培养“预防为主”和“果断放弃”的思维;实操考核必须(bìxū)严格,安全标准一票否决;将专项体能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。
“航空运动的本质决定了任何操作(cāozuò)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。”迟影强调,确保每位学生牢固树立“安全第一”的意识,并(bìng)具备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(xíguàn),是教学中的首要挑战和责任重担。
重构(zhònggòu)“空中秩序”的年轻人
“滑翔伞(huáxiángsǎn)定制班是一个缩影。”于清介绍,今年正式开设航空运动专业后,学校将开设滑翔伞、动力伞、热气球、无人机、航模运动等核心课程,通过“三阶(sānjiē)淬炼”实现人才培养(réncáipéiyǎng),“学生(xuéshēng)一二年级主攻航空原理等理论(lǐlùn)课程并开展飞行技能训练;三年级深化飞行技能,通过多项目实训促进应用转化;四年级参与行业赛事、商业运营(yùnyíng)等真实场景实践,考取职业认证”。
此外,航空运动专业(zhuānyè)一开始(kāishǐ)就构建“需求牵引-培养落地-岗位对接”的人才培养闭环,依据产业需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,“市场缺什么,我们教什么”。在于清(qīng)看来,学生的就业方向既清晰又多元。
第二次飞行(fēixíng)时,张薇在空中看到了远山和落日,“还有一点薄雾,特别美”。她把这段景象和父母分享,并(bìng)经常同步学到的专业知识,“让他们相信,我学得扎实,不抱侥幸心理,一定可以(kěyǐ)安全飞行”。她希望成为一名滑翔伞教练,或选择相关方向继续考研,“争取(zhēngqǔ)填补高校航空运动教师的空缺(kòngquē)”。
“滑翔伞(huáxiángsǎn)的(de)(de)主要消费人群女性居多,现在还有很多青少年,因此,女性教练将非常有市场。”迟影表示,为了让市场上的就业单位对航空(hángkōng)运动专业的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,他的每次理论课程都会直播,“目前,湖南、四川的场地已经向我们定制班伸出橄榄枝”。
据迟影介绍,航空运动专业培养的人才“不能光会飞,还得会运营、管理、当裁判、办比赛(bǐsài),无人机项目的学生还得会分辨农作物进行植保,或参与应急救援”。他强调,有意选择该专业的同学得作好准备,“不仅要成为(chéngwéi)技术精湛(jīngzhàn)的飞行者,更要成为航空安全(hángkōngānquán)文化的践行者、行业规范(guīfàn)的维护者、创新发展的推动者”。
荆宏从小学(xiǎoxué)五年级开始练习田径,如今的职业规划是飞行营地的运营与管理,“小时候,妈妈就会带我去航展或科技馆,我也会看滑翔伞、三角翼及(jí)热气球,觉得很帅”。因此,当(dāng)他决定把精力从跑道转向蓝天时,母亲成(chéng)了他的后盾,“她说航空运动是勇敢者(yǒnggǎnzhě)的舞台,希望我始终怀有勇气”。
尽管,荆宏尚未迎来首飞,但他参与的“滑翔伞(huáxiángsǎn)牵引机”科研项目已获省级科创大奖,“这个设备能突破地形限制,实现平地起飞”。同时(tóngshí),他还在自媒体(méitǐ)上用镜头展现训练日常,“其实滑翔伞事故率比滑雪、公路自行车更低,我想打破大众的刻板印象,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(yùndòng),有(yǒu)机会从蓝天上看看世界”。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梁璇 实习生 张智超来源:中国青年报(zhōngguóqīngniánbào)
2025年(nián)07月08日 08版
(来源(láiyuán):中国青年报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